遗迹排名“促进”旅游业
谅山省是拥有众多典型历史文化遗迹的省份。除投资、修复和美化工作外,该省一直致力于遗迹等级档案的编纂工作。这是保护和提升文物价值、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前提。

文化、体育与旅游厅副厅长刘伯墨先生表示:建立省级和国家级遗迹科学档案和等级评定制度,是确定遗迹的科学价值,为主管部门认定和评定遗迹等级提供依据的重要工作。多年来,该厅积极向省人委会提供有关保存、保护和提升遗迹价值的多项计划和项目的建议。特别是,该厅就“2021年至2030年期间历史文化遗迹及风景名胜体系保护、修复和价值提升”项目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建议。该项目包含与遗迹评级工作相关的内容。
文化体育与旅游厅每年都加强培训、培养和提高直接参与遗迹编纂科学和评级干部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该厅每年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举办1至3期遗迹保护与提升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遗迹评级等,培训人数达数千人次。与此同时,自2017年至今,文化体育与旅游厅主持协调了1117处遗迹保护单位的清查、汇总、评估和分类工作。同时,组织对近百处遗迹进行30余次考察、检查。
特别是,自2019年至今,文化体育与旅游厅已编制科学档案并提交主管部门审议和评级23处遗迹,使该省被评定为省级和国家级遗迹总数达到145处。2025年,该行业继续致力于完成提交排名的科学档案,以对两处国家级遗迹进行排名:北丽庙(新城乡)和澳周洞穴(平莫乡)。
遗迹评级不仅是一个称号,也是地方获取投资资源的依据,从而带来积极的变化。同登乡人委会副主席黄氏芳惠女士表示:“同登乡目前有10处遗迹,其中包括 6 件等级遗迹。通过排名,我们能够获得省级和中央级的资源来开展恢复重建项目。典型例子是水门亭碑馆,该碑馆于2021年被列为国家级遗迹,并已投资20多亿越南盾用于修复和装饰。尤其是同登城堡遗迹刚被认定为国家级遗迹保护单位(2024年),这为吸引资源开展修复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同登乡正积极配合职能部门落实该项目。”
对遗迹进行排名不仅有助于吸引投资资源,也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省人委会认定的55个旅游景点中,有34个旅游景点是省级和国家级遗迹保护单位。据统计,今年前6个月,前往谅山旅游的游客总数已达310多万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长4.7%),旅游收入预计达2.9万亿越盾以上。其中,来自遗迹等旅游景点的贡献,许多出名的遗迹目的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如:三清寺、同登母神庙、北丽庙等。
来自海防市黎真坊的游客陈文雄先生表达了时隔六年再次回到谅山的惊喜:“看到许多遗迹被重新修缮,装饰得非常宽敞,真是令人深刻印象。三清寺经过修复,比以前更加庄严整洁。”
可见,建立遗迹档案、进行遗迹等级评定,对遗迹保护工作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谅山市将宝贵文化遗产转化为宝贵资产、吸引游客、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的“钥匙”。
